http://www.jcps.ac.cn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盐酸哌甲酯和盐酸托莫西汀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的用药保留率研究
    余莉, 叶朝辉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0): 755-760.   DOI: 10.5246/jcps.2022.10.065
    摘要282)   HTML3)    PDF (1716KB)(10)    收藏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宁波市精神病院和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用药处方, 比较了盐酸哌甲酯和盐酸托莫西汀治疗时的药物保留率情况。应用医院合理用药管理系统筛选诊断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处方。在调整性别、年龄、体重以及处方费用四个系数之后, 应用Kaplan-Meier回归分析比较两种用药方案的处方保留率。盐酸哌甲酯组平均年龄为8.75 ± 2.16岁, 每月处方费用为327.37 ± 146.64元; 托莫西汀组平均年龄为8.33 ± 1.73岁, 每月处方费用为363.15 ± 154.90元。两种药物方案的入组年龄和每月处方费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均P < 0.01)。对比两种治疗药物的用药保留率, 盐酸哌甲酯在18个月内的用药保留率均高于盐酸托莫西汀方案, 经Kaplan-Meier回归分析, 这种趋势具有显著意义(Tarone-Ware, 卡方值=14.893, P < 0.001), 处方费用可能是影响药物保留率的一个因素。本研究发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应用药物治疗时, 保留率逐月下降; 5个月后两者的保留率分别为52.20%和41.22%, 远远低于指南的推荐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白芍七物汤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丁宁, 张涛, 罗吉, 刘皓辰, 邓宇, 何永恒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1): 17-31.   DOI: 10.5246/jcps.2023.01.002
    摘要248)   HTML23)    PDF (10639KB)(81)    收藏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 探讨白芍七物汤(BSQWD)治疗结直肠癌(CRC)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中药的有效成分和靶标, 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综合靶标网络图。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和DrugBank数据库确定了潜在的CRC靶标。利用Cytoscape整合BSQWD的化学成分、靶标和疾病。通过STRING平台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利用R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GO)分析, 最后利用AutoDock和SYBYL-X 2.0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 7种药材中含有110种化学成分。CRC相关基因共9048个。BSQWD与184个靶基因相关。鉴定到Hub基因, 分别为JUN、HSP90AA1、TP53、AKT1、TNF等。富集了2589个GO项目, 包括2324个生物学过程、67个细胞组分、198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得到179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 潜在有效成分cynaropicrin和rivularin与中心基因HSP90AA1和TP53具有良好的结合。本研究表明, BSQWD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调控实现了抗CRC的机制, 为BSQWD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科学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甘露聚糖肽致严重输液反应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王志鹏, 查华联, 温炳钦, 朱健恩, 魏理, 喻鹏久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2): 953-958.   DOI: 10.5246/jcps.2022.12.081
    摘要195)   HTML4)    PDF (1744KB)(11)    收藏

    近年来, 随着甘露聚糖肽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输液反应的数量不断增加。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在单一医疗中心报告的38例甘露聚糖肽致输液反应, 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严重输液反应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发现, 甘露聚糖肽所致输液反应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71.05%), 且多发生在给药后10分钟内(86.84%), 有基础疾病史和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出现甘露聚糖肽所致严重输液反应风险更高。因此, 对于高龄、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基础病史、首次使用该药的患者, 尤其是给药后10分钟内, 应高度警惕并密切监护。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本维莫德治疗特应性皮炎及银屑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胡金, 薛佳俊, 申娟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2): 901-911.   DOI: 10.5246/jcps.2022.12.076
    摘要190)   HTML15)    PDF (1960KB)(53)    收藏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和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Th2和Th17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分别被认为是AD和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维莫德是一种芪类小分子化合物, 自从1965年被发现至今, 已成为国家一类新药, 在临床上用于成人轻中度银屑病的治疗。临床研究表明, 本维莫德对特应性皮炎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尽管目前对本维莫德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本维莫德对皮肤中的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和核转录因子Nrf2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发现本维莫德调节相关免疫因子的同时, 也广泛参与皮肤微环境中抗氧化途径的激活与皮肤屏障的修复。本文就本维莫德治疗AD和银屑病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补骨脂宁通过激活Nrf2/HO-1并抑制NF-κB信号通路在过氧化氢诱导的HT22细胞和脂多糖诱导的BV2细胞上发挥抗氧化和抗神经炎症作用
    王昭景, 许青霞, 许京, 徐嵬, 杨秀伟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2): 85-100.   DOI: 10.5246/jcps.2023.02.007
    摘要175)   HTML10)    PDF (5063KB)(66)    收藏

    氧化损伤和神经炎症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近年来, 研究发现中药补骨脂能够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本研究旨在评价两个来自补骨脂的化合物: 补骨脂宁和补骨脂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并揭示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补骨脂宁和补骨脂定能够抑制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原代细胞(HT22)活性氧(ROS)的生成, 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BV2)一氧化氮(NO)的生成。由于补骨脂宁在低剂量即表现出活性, 且在高剂量时未表现出细胞毒, 因此进一步研究其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在H2O2诱导的HT22细胞中, 补骨脂宁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促进谷胱甘肽(GSH)分泌, 抑制线粒体膜电位(MMP)降低。同时上调Nrf2和HO-1蛋白在HT22细胞中的表达。在LPS诱导的BV2细胞中, 补骨脂宁显著抑制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 并能够特异性抑制NF-κB p65转移入核。分子对接结果显示: 补骨脂宁能够进入Keap 1和NF-κB蛋白的疏水口袋, 结合良好。本研究证实, 补骨脂宁能够改善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和LPS诱导的神经炎症,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HO-1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槲皮素对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张明康, 陈宇玥, 周燕, 武新安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1): 840-852.   DOI: 10.5246/jcps.2022.11.071
    摘要169)   HTML4)    PDF (5491KB)(19)    收藏

    槲皮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的酚类植物化学物质,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活性, 已成功应用于急慢性疾病的治疗。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槲皮素对大鼠肝纤维化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槲皮素组, 每组6只。通过腹腔注射1 mL/kg四氯化碳(50% v/v, 溶于橄榄油), 每周2次, 持续6周诱导肝脏纤维化, 并于第7周灌胃给予槲皮素(100 mg/kg/d)持续至第12周结束。末次给药1 h后, 收集血液和肝脏样品。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肝功能参数(AST、ALT、ALP、GGT和TBA); HE、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 Western blotting评价肝纤维化因子(TGF-β1、α-SMA、MMP2和MMP9)和胆汁酸相关调节蛋白(FXR、CYP7A1、CYP8B1和CYP27A1)的表达; 采用试剂盒检测肝组织氧化应激标志物(GSH、GSH-Px、GR、SOD和MDA)的含量; 运用LC-MS/MS测定肝组织中胆汁酸含量。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 给予槲皮素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血清AST、ALT和TBA含量(P < 0.05); 肝纤维化损伤明显改善且纤维化因子TGF-β1、α-SMA、MMP2和MMP9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 0.05); 肝GSH、GSH-Px、GR和SOD水平显著升高(P < 0.05), MDA水平显著降低(P < 0.05); 肝胆汁酸含量明显降低(P < 0.05), 且FXR表达量显著升高(P < 0.05), CYP7A1和CYP8B1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研究表明, 槲皮素可有效缓解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纤维化损伤, 其作用机制与提高肝脏抗氧化应激能力, 减少纤维化因子表达和胆汁酸合成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加兰他敏调节IL-1β/IL-1RA比率改善炎症微环境的机制探讨
    康静婷, 纪超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0): 773-781.   DOI: 10.5246/jcps.2022.10.067
    摘要148)   HTML3)    PDF (2579KB)(17)    收藏

    本研究拟探讨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经典治疗药物加兰他敏调节IL-1β/IL-1RA比率改善炎症微环境的作用机制。研究首先通过建立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与小胶质细胞系BV-2的共培养体系, 评价加兰他敏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随后MTT法观察加兰他敏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ELISA和qPCR方法分别检测加兰他敏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的蛋白与mRNA表达的影响。预处理α7亚型的N胆碱受体(α7 nAChR)阻断剂α-银环蛇毒(α-bun)、M胆碱受体(mAChR)阻断剂阿托品(Atr)、PI3K抑制剂LY294002、IKKβ抑制剂SC514或MEK抑制剂PD98059, 检测IL-1β和IL-1R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 加兰他敏显著抑制LPS诱导的IL-1β和IL-1RA的表达增加, 维持IL-1β/IL-1RA的比率稳定。α-bun阻断了加兰他敏对IL-1β和IL-1RA的调节作用。分别阻断PI3K和NF-κB通路, 显著抑制加兰他敏对IL-1β表达的调节; 分别阻断PI3K和MEK通路, 显著抑制加兰他敏对IL-1RA表达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证明, 加兰他敏通过α7 nAChR影响PI3K/NF-κB与PI3K/MAPK通路, 调节IL-1亚家族炎症活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为A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2022年张强/何冰/代文兵/王学清团队在纳米递送领域获系列进展
    北京大学药学院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2): 959-962.  
    摘要136)      PDF (2546KB)(8)    收藏

    2022年,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强/何冰/代文兵/王学清团队连续在纳米递送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目前已在Advanced Materials (IF = 32.086)、Bioactive Materials (IF = 16.874)、Nanoscale Horizons (IF = 11.684)等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文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异源物代谢的表观遗传学变异影响抗癫痫药3,4-DCPB药物代谢动力学表型个体差异
    逯颖媛, 张梅, 尹胜菊, 董晓娜, 张志远, 程海旭, 屠鹏飞, 窦桂芳, 车永胜, 徐争辉, 徐枫, 王宪, 吕闯, 楼雅卿, 章国良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1): 1-16.   DOI: 10.5246/jcps.2023.01.001
    摘要134)   HTML14)    PDF (4973KB)(60)    收藏

    抗癫痫药物治疗是控制癫痫的主要方法, 但由于个体间对药物处置的差异性, 患者对目前治疗的反应性并不一致。本研究通过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的临床I期剂量递增试验, 考察了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是否影响抗癫痫药物氯桂丁胺(3,4-DCPB)的药代动力学表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血浆中3,4-DCPB母药及其主要代谢物M1的浓度。通过基因分型和DNA甲基化水平分析细胞色素P450 2D6 (CYP2D6)、CYP2C9、CYP1A2、CYP2C19、CYP3A5、转运体ABCB1 (C1236T)、核受体AhR、CAR和PX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野生型CYP2D6*1/*1纯合子(广泛代谢型, EMs)相比, 变异等位基因CYP2D6*10携带者(中间代谢型, IMs)中, 代谢产物M1与3,4-DCPB母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的比值更低, 血浆半衰期(t1/2)更久, DNA甲基化水平更高。这些数据表明胞嘧啶的丢失(CYP2D6*10, C > T)所诱导的表观基因突变可能解释3,4-DCPB基因型、表观基因型和药代动力学表型在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 为癫痫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康复新液与西瓜霜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孙颖光, 岳圆圆, 邵杰敏, 高萌, 邓艳茹, 冯运佳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0): 761-772.   DOI: 10.5246/jcps.2022.10.066
    摘要134)   HTML7)    PDF (2784KB)(13)    收藏

    本文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从几个网络数据库中检索了使用康复新液治疗RAS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检索时限均自建库起至2021年12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纳入、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了17项研究1703名患者, 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6.0软件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康复新液在总有效率、VAS疼痛评分、复发率、溃疡愈合时间方面优于西瓜霜喷剂, 并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同时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纳入数据结果的稳健性。虽然对总有效率和溃疡愈合时间结果被证明未存在发表偏倚, 鉴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存在选择性偏倚的可能性, 期待纳入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验证结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以天冬氨酸为母核的高活性高选择性FXIa抑制剂的发现
    章凌, 陈威, 姚宁宁, 侯书增, 孟志伟, 孔毅, 廖晨钟, 谢周令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0): 727-737.   DOI: 10.5246/jcps.2022.10.062
    摘要134)   HTML14)    PDF (3032KB)(37)    收藏

    作为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凝血因子, FXIa因子是开发抗血栓药物有效和安全的靶点。迄今为止, 已经有多类小分子FXIa抑制剂被报道, 其中几个正处于临床试验中, 但没有药物获批。本文选择了我们课题组报道的一个高活性高选择性但水溶性较差的FXIa抑制剂作为先导化合物, 以进一步提高对FXIa的活性、选择性和物理化学性质。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以及构效关系研究发现了LY8LY17LY25三个化合物, 它们在保持了很好的选择性的同时, 提高了对FXIa的抑制作用。同时, LY8还表现出显著改善的水溶性, 为进一步开发安全有效的抗凝血药物奠定了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利用连续流动反应一锅法合成不对称芳香脲的Curtius重排反应
    佟盟, 詹威, 牛铖铖, 葛泽梅, 李润涛, 王欣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2): 938-945.   DOI: 10.5246/jcps.2022.12.079
    摘要130)   HTML4)    PDF (1989KB)(5)    收藏

    利用连续流动反应一锅法完成Curtius重排, 通过胺和异氰酸酯的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不对称脲。本方法的优点是底物范围广、产率高、反应快速、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及易规模化合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CCTs对人肝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蒋维维, 全海燕, 何璐, 江兴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0): 782-797.   DOI: 10.5246/jcps.2022.10.068
    摘要123)   HTML2)    PDF (8741KB)(9)    收藏

    含伴侣素的无尾复合多肽1(CCT)是一组参与蛋白质折叠的基因, 有报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然而, 与肝细胞癌(HCC)癌变和进展相关的不同表达水平和功能的CCT尚未得到系统分析。本研究通过ONCOMINE、GEPIA、the Human Protein Atlas、cBioPortal、Kaplan-Meier Plotter和R语言等工具研究HCC中CCTs的表达水平、突变模式、诊断和预后价值, 并进行功能富集。结果显示, 所有CCT家族成员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在HCC患者中显著升高, 并与肿瘤分期有关。CCT家族成员, 特别是CCT2和CCT8都可能作为HCC的诊断、预后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解读川皮苷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都晓辉, 杨宏艳, 王涛, 崔红霞, 林宇, 李宏铃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1): 803-823.   DOI: 10.5246/jcps.2022.11.069
    摘要117)   HTML18)    PDF (13547KB)(65)    收藏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川皮苷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首先利用TCMSP、TCMIP、TCMID、ETCM、HERB、NPASS和NPACT等数据库获取川皮苷作用靶点; 在DisGeNET、DrugBank等6个数据库中获取代谢综合征的相关靶点, 筛选出与川皮苷作用靶点的共同部分构建PPI网络, 并利用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最后对川皮苷和关键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收集到川皮苷作用靶点105个, 代谢综合征相关靶点1975个。上述靶点取交集, 获得了60个川皮苷改善代谢综合征的潜在靶点。PPI分析发现, 川皮苷改善代谢综合征的关键靶点为TP53、MAPK8、AKT1、GSK3B、HSP90AA1、CTNNB1、JUN、AR、ESR1、CCND1、HRAS、TNF和PPARA。功能富集分析发现, 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在川皮苷改善代谢综合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 川皮苷与上述13个核心基因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综上所述, 推测川皮苷通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发挥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疗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介绍
    牛剑钊, 杨东升, 冯玉飞, 孙百浩, 关皓月, 马玲云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3): 223-230.   DOI: 10.5246/jcps.2023.03.020
    摘要116)   HTML3)    PDF (1629KB)(8)    收藏

    药品中被报道可能出现亚硝胺类杂质是近年来医药领域的新热点问题。目前, 因可能存在亚硝胺杂质而被报道的药品共有5类: 沙坦类、含二甲双胍类、雷尼替丁类、利福平类和酒石酸伐尼克兰片。本文介绍了“亚硝胺类杂质形成的来源和潜在的根本原因”, “原料药和药品中潜在或已发现的亚硝胺杂质”, 以及“对这些杂质建议的可接受摄入限度”, 并总结了目前药品中涉及亚硝胺杂质的情况, 以及FDA和EMA采取的相应控制策略, 以期为中外医药企业以及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对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进行全面的了解。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熟地黄-山茱萸药干预缺血性卒中模型大鼠脑组织的蛋白组学研究
    李昕, 商燕, 齐梦欣, 胡国恒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1): 32-44.   DOI: 10.5246/jcps.2023.01.003
    摘要115)   HTML6)    PDF (6410KB)(21)    收藏

    鉴于中医药"补肾填精"治法对缺血性中风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选取熟地黄-山茱萸作为代表性药物组合探讨该治法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使用SD大鼠建立MCAO模型并分为模型组与治疗组两组, 另设假手术组, 每组10只。治疗组每日以熟地黄-山茱萸药对汤剂灌胃, 其余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 干预7天后取梗死半球脑组织, 进行TTC染色评估脑梗死区域体积, 并应用串联质谱标签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梗死区域脑组织蛋白组学变化。结果显示熟地黄-山茱萸药能有效保护缺血脑组织, 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蛋白组学检测质量可靠, 各组之间蛋白组表达谱有显著差异。其中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共993个, 其中上调756个, 下调237个, 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主要涉及多种酶的活性调节及多种分子结合功能的改变, 相关的信号通路功能主要与酮体的合成和降解、多种神经突触功能、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等有关。这些分子功能与通路可能是该药对干预缺血性卒中的靶点, 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整合生物信息学鉴定与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基因及潜在中药预测
    姚昆鹏, 张道平, 刘起立, 蔡虎志, 陈青扬, 陈新宇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2): 912-927.   DOI: 10.5246/jcps.2022.12.077
    摘要112)   HTML11)    PDF (17614KB)(54)    收藏

    采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集联合机器学习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差异基因, 并预测具有调控作用的潜在成分及中药。从GEO数据库下载AMI的人类全基因组数据集(GSE66360和GSE61145), 以GSE66360作为测试集, 通过R语言的normalize Between Arrays包进行校正后, 再调用limma包获取差异基因(DEGs), 对DEGs作Gene Ontology (GO)、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Disease Ontology (DO)富集分析; 采用SVM及随机森林树法筛选特征基因, 利用GSE61145数据集对得出的特征基因进行验证; 通过CTD数据库找到AMI特征基因所对应的中药成分, 利用Coremine数据库映射中药成分所对应的中药, 并依据《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国药典》等对所得中药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汇总。通过对GSE66360数据集进行分析, 得到317个差异基因, 其中306个上调, 11个下调, 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AMI的差异基因主要涉及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脂代谢异常、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通路等, D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肺部疾患等密切相关。通过SVM及随机森林树法得到6个特征基因: ZFP36、GADD45A、PELI1、METRNL、MMP9、CXCL16。CTD映射到成分97种, Coremine数据库映射到中药824味, 汇总后发现治疗AMI的中药以甘、苦、温为主, 多归于脾、胃、肝经。经汇总后, 调控AMI的特征基因(ZFP36、GADD45A、PELI1、METRNL、MMP9、CXCL16)成分主要有苯并[a]芘, 四氯二苯二氧芑, 对乙酰氨基酚等, 中药有茶树根、郁金、人参等, 其性味为甘、苦、温, 归经多为脾、胃、肝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卡泊芬净在新生儿真菌治疗中的肝脏安全性研究
    袁高乐, 涂颖秋, 晏伟伟, 王芳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1): 877-882.   DOI: 10.5246/jcps.2022.11.074
    摘要108)   HTML3)    PDF (1519KB)(7)    收藏

    在新生儿中使用卡泊芬净属于超说明用药。因此, 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卡泊芬净治疗或预防的23例新生儿念珠菌感染的回顾性研究, 以调查卡泊芬净治疗新生儿真菌疾病期间的肝脏安全性。在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23例新生儿中, 治愈13例(57%), 好转10例(43%)。没有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 如胃肠道、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损害。总而言之, 卡泊芬净治疗或预防新生儿念珠菌感染效果良好, 未发现与使用密切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但在临床实践中应考虑抗真菌药物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以便合理使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ACEI联合丹参酮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李敏, 常路路, 岳向峰, 杜书章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1): 853-865.   DOI: 10.5246/jcps.2022.11.072
    摘要107)   HTML8)    PDF (5383KB)(17)    收藏

    肺心病急性加重(AECPHD)危及生命, 常规治疗加ACEI并不理想。研究表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丹参酮联合应用可控制AECPHD, 但有效性和安全性始终未被系统性评价。本文旨在运用meta分析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系统性的评价。结果表明, ACEI联合丹参酮的有效性高于ACEI单用AECPD, 表现为总体有效率增加, 平均肺动脉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氧分压升高。联合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但结果不稳定。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来研究联合治疗的安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利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和表征白藜芦醇缓释固体分散体
    高美琪, 吴佳丽, 朱文静, 张晓彤, 樊文玲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3): 165-179.   DOI: 10.5246/jcps.2023.03.014
    摘要107)   HTML7)    PDF (4624KB)(46)    收藏

    本文旨在制备、表征和评价固体分散体对低溶解度和高熔点的白藜芦醇(RES)的能力。采用热熔挤出法(HME)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SRSD), 使用疏水-亲水聚合物混合物(Eudragit RS和Poloxamer 188)控制RES的释放。使用单因素试验系统研究了配方和工艺参数对制备工艺的影响。接着, 采用Box-Behnken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对SRSD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 X-射线衍射来确定固体分散体的物理状态,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特性, 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探寻辅料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通过溶出度试验考察其动力学和释药时间。体外研究表明, 制备出的白藜芦醇固体分散体的释放遵循Weibull模型。最终使用热熔挤出技术成功制备了白藜芦醇缓释固体分散物(RESRS P188-SRSD), 其中药物与载体的质量比为1:3, 释放调节剂为P188, 剂量为10%。该制剂稳定性好, 溶出度提高了10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苯甲酸苯酯、二苯甲酮和呫吨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调查
    周北斗, 雷春, 廖雪梅, 朱航, 阮志鹏, 方圆圆, 许桂芬, 陈玉丽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0): 738-745.   DOI: 10.5246/jcps.2022.10.063
    摘要105)   HTML8)    PDF (1926KB)(18)    收藏

    本研究评估了20个已知化合物的全部或者部分的抗肿瘤、抑制酪氨酸酶、抑制胰脂肪酶、抗菌、抗真菌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这些化合物包括8个苯甲酸苯酯、10个二苯甲酮和2个呫吨酮类化合物。苯甲酸苯酯类化合物未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与现有的理论相符。化合物1618对酪氨酸酶显示出中等的抑制活性。另外, 化合物1118分别对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出中等的抑制活性, 同时化合物20对α‐葡萄糖苷酶显示出比槲皮素更强的抑制活性, 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约为2.45 μM。这些结果显示化合物11161820是非常有前景的化合物, 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结构修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快速稳定性分析仪评价乳液中乳粒的稳定性
    谢春燕, 岳峰, 余浩权, 黄灿中, 曾少群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7): 574-586.   DOI: 10.5246/jcps.2023.07.048
    摘要105)   HTML10)    PDF (6772KB)(6)    收藏

    本研究对乳液中乳粒在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并区分了不同处方的乳粒稳定性。采用快速稳定性分析仪-LUMisizer, 评估冻融循环对乳粒的影响, 结合粒径参数、zeta电位和冷冻透射电镜观察。经过冻融循环后, 乳粒的性状、粒径参数和透光率发生显著变化。乳粒在冻融循环后破乳(可见浮油和乳化层)。不同丙泊酚含量(10:1和20:1, m/v) 的处方, 乳粒的稳定性有显著差异。快速稳定性分析仪可以区分加速破坏的乳粒从而评价其稳定性, 有效补充传统方法的不足, 可对脂肪乳中的乳粒进行更好的质量控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氢杨梅素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及机制
    吕慧婕, 许拓, 彭俊, 罗刚, 何剑琴, 杨丝丝, 张天成, 奉水东, 凌宏艳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1): 824-839.   DOI: 10.5246/jcps.2022.11.070
    摘要102)   HTML7)    PDF (3705KB)(40)    收藏

    有文献报道, SIRT1-AMPK信号通路可能在DHM改善肝脏细胞甘油三酯蓄积、胰岛素抵抗等作用中发挥作用。为此, 本课题拟进一步观察DHM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肪沉积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C57BL/6J小鼠采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 同时分别用或不用低剂量(125 mg/kg)或高剂量(250 mg/kg)的DHM处理16周。实验期间, 每两周检测体重一次。16周后, 眼眶静脉取血并处死动物, 同时取肩胛下、附睾与腹股沟的脂肪并用电子秤进行称重, 并记录脂肪重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取肝脏甲醛固定、HE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脂肪沉积情况; 比色法检测肝脏MDA和SOD含量; Realtime PCR检测相关指标的基因表达: IL-6、IL-8、TNF-α、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ACC)、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 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 FA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 PPAR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 CPT1)、SIRT1和AMPK。Western Blot检测SIRT1、AMPK、SIRT1-AMPK、ACC、SREBP-1、FAS、PPARα和CPT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ND组相比, HFD组小鼠体重、体脂显著增加; TG、TC、LDL水平增加, HDL水平降低, 肝细胞体积增大, 脂滴数量、脂肪沉积、MDA、IL-6、IL-8、TNF-α、SREBP-1c、FAS、ACC1水平显著增加, SOD活力、PPARα、CPT1、SIRT1mRNA和AMPKmRNA、SIRT1、AMPK PPARα、CPT1蛋白水平显著下降。DHM能显著逆转HFD组小鼠上述指标的改变; 但DHM对ND小鼠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总之, DHM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肪沉积,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和脂质合成, 促进脂质分解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屠鹏飞/曾克武发现天然分子胶水蟾毒灵
    北京大学药学院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1): 897-898.  
    摘要101)      PDF (1550KB)(11)    收藏
    近日,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屠鹏飞与曾克武在国际学术期刊 eBioMedicine 上合作发 表了题为 Atypical E3 ligase ZFP91 promotes small-molecule-induced E2F2 transcription factor degradation for cancer therapy” 研究论文 , 深入阐明了中药蟾酥主要活性成分蟾毒灵 ( bufalin) 以天然分子胶水方式促进转录因子 E2F2 降解 , 进而发挥抗肿瘤 的独特分子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基于FAERS数据库的enfortumab vedotin的药物警戒评价
    杨辉, 王浩舟, 安卓玲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2): 130-137.   DOI: 10.5246/jcps.2023.02.011
    摘要100)   HTML5)    PDF (1618KB)(16)    收藏

    因为enfortumab vedotin (EV)上市应用的数据较少, 对于全面评估此药的安全性仍是挑战。因此, 本研究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总结EV相关不良反应, 并分析潜在的不良事件信号。提取2004年1月1日到2021年11月4日的不良反应报告。不良事件人群特征采用描述性分析, 不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上述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本研究共纳入409份不良事件报告, 在死亡病例和非死亡病例间性别、年龄、报告年限、报告地区无显著性差异。潜在的严重不良事件包括肾损伤(IC025 1.25, ROR025 2.82, 弱信号), 泌尿系统感染(IC025 0.28, ROR025 1.44, 弱信号)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IC025 0.62, ROR025 2.22, 弱信号)。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IC025 2.88, ROR025 15.20, 中等信号)、表皮坏死松解症(IC025 2.52, ROR025 15.52, 中等信号)、急性肾损伤(IC025 0.47, ROR025 1.67, 弱信号)和多器官衰竭(IC025 0.03, ROR025 2.23, 弱信号)。在使用EV时, 应警惕EV相关的尿路感染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同时也应警惕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事件如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表皮坏死松解症、急性肾损伤和多器官衰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噁唑烷酮-地拉罗司偶联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评价
    赵欣彤, 胡宇华, 秦通, 李天磊, 张文轩, 吴松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2): 946-952.   DOI: 10.5246/jcps.2022.12.080
    摘要92)   HTML3)    PDF (1841KB)(6)    收藏

    本文基于"特洛伊木马"策略设计合成了两种具有不同连接臂的噁唑烷酮-地拉罗司偶联物, 并进行了抗菌活性评价。与地拉罗司相同, 两种偶联物均可与Fe3+结合。然而, 其对所测试的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无活性。结果表明, 合成的铁螯合剂地拉罗司可能不适合作为细菌转运抗生素的铁离子载体, 或者合成的偶联物的连接臂不能在细菌细胞质中水解释放噁唑烷酮, 噁唑烷酮-地拉罗司偶联物的设计与合成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奥帕膦酸钠的药物合成及活性研究
    刘玥华, 薛章勤, 魏剑明, 魏若梦, 殷宝栋, 刘爱芹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1): 883-892.   DOI: 10.5246/jcps.2022.11.075
    摘要91)   HTML6)    PDF (2082KB)(9)    收藏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 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 伴随着骨脆性和骨折风险的增加, 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在中国, 骨质疏松症已成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双磷酸盐作为抑制骨吸收药物在这一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奥帕膦酸钠属于第三代双膦酸盐。本实验研究了奥帕膦酸钠的合成工艺和药理活性。以3-(N,N-二甲氨基)-丙腈为起始原料, 对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 降低了成本, 反应总收率为49.7%, 比文献报道提高了24.0%。药效学实验表明奥帕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毒理学实验显示其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奥帕膦酸钠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甲氨蝶呤清除延迟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李苗, 孔晓岩, 王淑梅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0): 746-754.   DOI: 10.5246/jcps.2022.10.064
    摘要91)   HTML2)    PDF (1944KB)(7)    收藏

    甲氨蝶呤延迟清除是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患者的一个临床特别关注点。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甲氨蝶呤浓度和延迟清除相关的因素。根据甲氨蝶呤治疗后24或42小时血清甲氨蝶呤浓度, 将甲氨蝶呤化疗周期分为正常清除组或延迟清除组。通过χ2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Mann-Whitney检验或Spearman's相关性检验评价与甲氨蝶呤浓度和延迟清除相关的临床特征。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校正同一名患者多个化疗周期的聚集效应和混淆因素。本研究共纳入43例患儿138个化疗周期进行评价。剂量、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氮与24小时甲氨蝶呤血清浓度显著相关(P < 0.05)。未发现基线特征与42小时甲氨蝶呤血清浓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在34个化疗周期(24.6%)中观察到甲氨蝶呤延迟清除, 剂量、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和并发感染是甲氨蝶呤延迟清除的显著危险因素(P < 0.05)。本研究发现了与甲氨蝶呤浓度和消除相关的数个风险因素, 可用于识别甲氨蝶呤清除延迟高风险的患者, 但研究结果有待在进一步的大规模研究中证实。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淫羊藿素通过线粒体通路增强索拉非尼的诱导凋亡作用
    石阿茜, 沈阗阗, 夏文彬, 席莉莉, 王利军, 魏玉辉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2): 928-937.   DOI: 10.5246/jcps.2022.12.078
    摘要90)   HTML11)    PDF (3970KB)(13)    收藏

    索拉非尼是晚期人肝细胞癌(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标准全身治疗药物, 但在治疗中出现的低应答率、高复发率和高进展限制了其疗效。因此, 以加强索拉非尼的抗癌作用为目的的联合其他药物的治疗策略被广泛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淫羊藿素增强索拉非尼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并阐明其潜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并通过计算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 CI)确定索拉非尼和淫羊藿素是否对细胞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细胞克隆形成试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考察药物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 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索拉非尼联合淫羊藿素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CI < 1)。淫羊藿素一方面可增强索拉非尼对肝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 另一方面可增加索拉非尼诱导的肝细胞凋亡。联合治疗后, 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 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升高。 PARP、caspase-9和caspase-3的剪切型表达显著增加。此外, 与单用索拉非尼相比, 联合用药使线粒体膜电位进一步丢失, 进而导致线粒体通透性发生变化, 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质中。结果表明, 淫羊藿素可增加索拉非尼诱导的细胞毒作用, 并通过线粒体依赖性途径增加索拉非尼诱导的细胞凋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mRNA疫苗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的专利发展状况分析
    葛嘉, 陈龙飞, 聂小燕, 陈敬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2): 112-121.   DOI: 10.5246/jcps.2023.02.009
    摘要88)   HTML5)    PDF (1962KB)(37)    收藏

    本文分析了全球范围内mRNA疫苗脂质纳米颗粒递送技术的专利申请现状和进展, 深入挖掘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动态, 分析对比国内外申请人的相关情况, 以期为国内医药领域从事mRNA递送系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曾克武/屠鹏飞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北京大学药学院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3): 234-235.  
    摘要88)      PDF (1866KB)(6)    收藏
    2023年2月25日, 中华中医药学会召开了“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入选成果新闻发布会。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曾克武/屠鹏飞团队的中药靶点“钩钓”系列研究成果成功入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基于不同种属细胞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药物渗透性比较
    拓文静, 华若辰, 李星玥, 宋继红, 卢闻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4): 237-249.   DOI: 10.5246/jcps.2023.04.021
    摘要85)   HTML14)    PDF (2119KB)(38)    收藏

    血脑屏障(BBB)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环境稳态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BBB的存在, 许多CNS药物难以进入脑组织发挥药效, 严重影响CNS疾病的治疗。基于细胞的体外BBB模型是研究CNS药物递送的重要工具。现已开发利用小鼠、大鼠、牛、猪和人的脑内皮细胞用于建立体外BBB模型。然而, 由于物种的差异, 不同种属来源的体外BBB模型在转运体、受体和紧密连接等蛋白表达上的差异是显著的。本文综述了常用的几种不同种属的体外细胞BBB模型, 为研究者选择BBB模型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牡蛎肽通过NF-κB/iNOS信号通路改善肝纤维化
    邓凯翔, 彭经宙, 张美泉, 林慧娟, 王小华, 何道兴, 朱俊明, 陈明光, 黄津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6): 435-445.   DOI: 10.5246/jcps.2023.06.037
    摘要85)   HTML12)    PDF (3612KB)(15)    收藏

    本文研究探讨牡蛎肽(OP)改善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NF-κB/iNOS信号通路。将5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 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0.5 g/kg) OP组、中剂量(1.0 g/kg) OP组、高剂量(2.0 g/kg) OP组, 每组10只。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6周。结果发现, OP治疗组中, 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I型胶原、III型胶原和TGF-β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OP可以下调大鼠的肝组织NF-κB和iNOS的表达, 可能是通过介导NF-κB/iNOS信号通路改善大鼠肝纤维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西藏麻黄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涵, 李芳龙, 阿呷尔布, 梁晓霞, 更桑, 才让南迦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6): 478-486.   DOI: 10.5246/jcps.2023.06.041
    摘要84)   HTML14)    PDF (1761KB)(8)    收藏

    本文对西藏麻黄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化学显色方法对大类化学成分进行鉴别, 然后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氯化铝比色法对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鉴定, 再采用DPPH法、ABTS法、羟自由基清除和还原粉末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麻黄中乙酸乙酯部分和二氯甲烷部分的抗氧化活性均优于BHT, 这与麻黄中多酚和黄酮含量较高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乙酰胆碱通过调节IL-1β/IL-1RA平衡改善炎症微环境的机制探讨
    马宁, 纪超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4): 260-267.   DOI: 10.5246/jcps.2023.04.023
    摘要83)   HTML10)    PDF (2447KB)(14)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乙酰胆碱的抗炎机制, 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炎性病理机制的验证和治疗药物的筛选提供进一步依据。研究首先建立Aβ25?35诱导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炎性损伤的体外模型, 观察氯化乙酰胆碱(ACh)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于有或无α7 nAChR的阻断剂(α-银环蛇毒)存在的情况下, 采用ELISA方法评价ACh作用后IL-1β和IL-1RA的表达及二者比率, 并分别利用Western blot和EMSA方法测定MAPK(JNK, p38和ERK)及NF-κB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 ACh能够显著降低IL-1β/IL-1RA比率, 对抗Aβ25?35诱导的IL-1系统炎症活性变化, 维持IL-1亚家族平衡。预先给予α7 nAChR阻断剂能够阻断ACh对IL-1β和IL-1R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同时, α7 nAChR阻断剂能够阻断ACh对下游ERK1/2 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NF-κB的活化的调节作用。总之, 乙酰胆碱能够抑制Aβ诱导的BV-2细胞中IL-1亚家族的炎症活性、维持该亚家族的平衡稳定, 该作用由α7 nAChR介导, 有ERK1/2 MAPK和NF-κB通路的参与。该研究为发现探索AD发病的关键机制提供依据, 同时也为寻找AD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补充维生素D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一项回顾性研究
    杨婧, 王鑫, 王子惠, 于晓佳, 王华光, 朱莹, 李博宇, 邱爽, 安卓玲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3): 200-206.   DOI: 10.5246/jcps.2023.03.017
    摘要83)   HTML3)    PDF (1586KB)(23)    收藏

    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我们的研究希望找出对于25(OH)D水平低的患者, 这种改善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我们对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25(OH)D的基本水平分为三组。1组和2组(血清25(OH)D < 20 nmol/L)给予第一周口服维生素D2 80 000 IU, 随后3周每周给予维生素D2 40 000 IU。3组血清25(OH)D为20–30 nmol/L, 每周给予维生素D2 40 000 IU, 口服4周。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共111名患者纳入研究, 平均年龄为62.21 ± 13.35岁(21–89岁), 平均血清25(OH)D为14.67 ± 5.75 nmol/L (4.6–27.5 nmol/L)。在使用维生素D 29.92 ± 2.72天后, 各组血清25(OH)D显著升高(P < 0.05)。收缩压、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 < 0.05), 而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无明显降低。三组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加25(OH)D水平可以减轻他汀类药物引起的疼痛, 尽管他汀类基因的结果表明肌痛的风险很高。综上所述, 补充维生素D对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有益, 但尚未发现这种益处与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基于三重四级杆质谱仪的一种定向细胞结合的植物化学组分筛选策略:发现中药制剂消癌平注射液中的潜在生物活性成分
    饶志, 魏玉辉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2): 101-111.   DOI: 10.5246/jcps.2023.02.008
    摘要83)   HTML9)    PDF (2487KB)(14)    收藏

    消癌平注射液(XAP-I)提取自通关藤, 在我国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癌症, 而从其复杂组分中阐释生物活性成分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结合三重四级杆质谱仪中的全扫描(full scan, FS)、母离子扫描(precursor ion scan, PCIS)、子离子扫描(product ion, PDIS)及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模式鉴定了XAP-I中的主要孕甾烷糖苷及酚酸类成分, 可利用丰富的加合离子信息确定组分结构特性并实现高灵敏度分析。此外, 本文应用定向细胞结合植物化学组分筛选策略以发现XAP-I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该策略可实现对XAP-I的高通量定性、定量分析, 并显著提高XAP-I潜在生物活性成分筛选的灵敏度及选择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大柴胡汤治疗高脂血症的潜在作用靶点和机制
    闫焕, 王健, 付浩, 杨敏, 曲苗, 方志娥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6): 446-459.   DOI: 10.5246/jcps.2023.06.038
    摘要82)   HTML9)    PDF (4064KB)(26)    收藏

    本研究对大柴胡汤治疗高脂血症时的潜在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了探讨,首先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大柴胡汤中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实、生姜、大枣、大黄8种中药成分, 获得大柴胡汤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查找每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对应的蛋白靶点。在比较毒物基因组数据库(CTD)、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OMIM)、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检索“高脂血症”英文关键词“hyperlipemia”, 得到高脂血症的疾病靶点。将大柴胡汤药物靶点与高脂血症疾病靶点通过在线网站进行对比分析, 取交集作为大柴胡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靶点。通过拓扑学分析, 根据度值筛选大柴胡汤治疗高脂血症的关键有效成分。将上述分析得到的大柴胡汤治疗高脂血症的基因靶点导入String平台, 识别PPI网络中相互作用的关键模块; 使用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模块的关键(Hub)基因。采用在线数据库平台DAVID对包含基因最多、分值最高的关键模块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最终得到大柴胡汤的有效成分116个, 靶点294个, 此即为大柴胡汤的药物靶点。在CTD数据库、OMIM数据库及TCMIP平台共得到1349个疾病相关基因靶点。大柴胡汤药物靶点与高脂血症疾病相关靶点进行韦恩图对比取交集后, 得到168个大柴胡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MCODE插件共识别出PPI网络中8个关键蛋白模块, 对最关键的第1个关键模块进行分析, 筛选出前15位的Hub基因。GO功能注释显示, BP主要集中于从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对药物的反应; CC主要集中于细胞外空间、细胞外区域、小窝; MF主要集中于酶结合、细胞因子活性、蛋白质结合。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乙型肝炎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肿瘤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可以得出, 大柴胡汤可能主要通过调控PI3K-AKT和TNF信号通路以及MMP9、MAPK2等基因的表达, 在治疗高脂血症中发挥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美国阿片危机及其应对策略
    王昌, 江琛, 陈敬, 张程亮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3, 32 (2): 122-129.   DOI: 10.5246/jcps.2023.02.010
    摘要81)   HTML4)    PDF (1685KB)(17)    收藏

    阿片类药物可以缓解疼痛, 是临床镇痛治疗的主要药物。但如果管理不善或应用不当, 可能造成药物滥用、社会危害, 甚至公共卫生事件。美国近20年来经历了三次阿片危机, 不仅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本文通过回顾美国发生三次阿片危机的过程, 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 总结其应对阿片类药物全国性流行的策略和阿片危机对临床工作的启示, 为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老年慢性病患者合作药物治疗管理模式的探索
    冯书云, 陈朋举, 王宁, 赵博, 卢奕帆, 张永恒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2, 31 (11): 866-876.   DOI: 10.5246/jcps.2022.11.073
    摘要81)   HTML3)    PDF (1725KB)(17)    收藏

    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多病共存、多重用药、机体功能下降是老年患者面临的严峻问题。实施慢性病的综合防控, 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 强化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等措施势在必行。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ollaborative drug therapy management, CDTM)是新医改形势下药学服务实践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药物治疗管理模式, 旨在扩大药师在医疗团队中的作用, 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CDTM虽然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已取得初步成效, 但由于医院配套设施、管理模式和药师能力的差异, 在我国的推广受到了限制。本文通过对老年慢性病合作药物治疗管理模式的探索, 为CDTM服务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同时为药师价值的展现, 真实药学服务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